2020-01-15 18:13:57 点击:
早在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再次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三年两次重要指示,推动了全国各地真抓实干,不断改善厕所环境,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回顾“厕所革命”进程,今天,厕革会给大家聊一聊“厕所革命”背后的故事
“厕所革命”背后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文明,被遗忘的“厕神”
距今五千年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里发现的一个土坑,被视作中国厕所的起源。
有关厕所最早的书面记载出现在西周,《仪礼·既夕礼》曰:“隶人涅厕”,即奴隶挖坑厕,主人负责填满,周而复始。可能为了减少挖坑的频率,春秋时代,奴隶将坑挖得很深,一般“垣高十二尺以上”。秦汉时期,厕所开始改进,出现了蹲式和坐式,划分男女厕所,两个左右并列,其中一个便坑前有尿槽,另一个没有,尽显现代风格,而且还出现了最早的水冲坐式厕所。除了花样多,为了既养猪又积肥,较为普遍的是厕所和猪圈并排而建。
到了更加开放和繁荣的唐代,有了专司厕所的宫廷官员“右校署令和丞”等。宋代,厕所也跨界到商业范畴,由于农田施肥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经营“粪业”的人——“倾脚头”。
明末清初,城市公厕变多了,却开始收费了。清嘉庆年间,若想进公厕,“入者必酬一钱”,虽会附赠两片手纸,还有免费书籍供阅读,并广告此处乃“洁净毛(茅)房”,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当道中便溺”。直至清朝末年,朝廷开始禁止随地便溺,使得上述情况稍有改善。
民间还有“厕神”的传说。“厕神”的源头,据传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而民间比较流行
的“厕神”又名紫姑,来源于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书中记载:紫姑是个美丽的小妾,但彪悍的正室对其羡慕嫉妒恨,“每以秽事相次役”,使孱弱的紫姑最终劳死在厕所中。天帝怜悯这个可怜的姑娘,便以其去世地点封她为“厕神”。但“厕神”却是不管厕所的,而是“能占众事,卜未来蚕桑”。唐宋时期很盛行元宵时节“迎厕姑”,也许是因为之后的“当道中便溺”,使得紫姑无处降落,又不似日本的“厕神”管生育和发财,这个风俗逐渐退出了元宵节的例行节目,“厕神”紫姑也逐渐被国人所遗忘。
我们的“厕神”在陨落,西方却逐渐用技术开启了19世纪的“厕所革命”:40年代,汉堡出现了用河水冲刷管道的下水系统;50年代,伦敦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抽水马桶的公厕。而那时的中国,紫禁城里根本不知世界还有抽水马桶这件事,只知道会有粪车从“后门”出没。中国农村的厕所基本就是“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
上世纪80年代的厕所
那时,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厕这件事都是一个挑战。当时的厕所条件简陋,基本是无隔挡的集体上厕所模式,几堵围墙,一排蹲坑,臭气熏天。胡同巷子的人家共用一个厕所是常事,冬天尿液结冰,夏天臭味弥漫,附近居民戏称通往厕所之路为“尿尿路”。
当时外国人来中国上厕所的体验就是4个字——哭、笑、叫、跳。哭,恶臭让你泪流满面;笑,众人一起蹲坑,面面相觑;叫,夏日里厕坑里的蛆不停蠕动,让人惊叫;跳,脏水弥漫,立足之地甚小,跳跃着上厕所。即使这样,能及时赶上空位还是件幸运的事,很多公厕外一到早晚高峰期都排着长龙。
20世纪80年代,推动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爱国卫生运动。以筹备亚运会为契机,中国拉开“厕所革命”序幕。主要从卫生防病角度入手,以改变厕所“数量少、环境差”的现状为目的。
20世纪90年代,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中国农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在厕所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厕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2018年02月23日,2018年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暨厕所革命培训班在河北正定召开。这是自2015年以来,国家旅游局连续第4年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
“厕所革命”发展历程
21世纪以后,中国城乡“如厕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已基本解决,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已从1993的7.5%提高到了76.1%。但如娄晓琪所言,厕所依然是我们基础设施的短板,关键是观念和意识问题。
在很多城市,厕所建设还没有纳入城市规划环节且总体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卫生水平不高,水电耗费严重。而在广大农村,尤其在北方农村,仍以收集式旱厕为主,很多不合格、不卫生。此外,公民文明如厕的意识还有待提升,如厕不文明导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时饱受诟病。
2004年截至2013年底,中国中央累计投入了82.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
2014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表示,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中国农村改厕的目标是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15年达到75%,到2020年达到85%。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在农村继续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环境卫生的整治,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文明村镇建设。
2009年政府又将农村改厕纳入深化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0年,中国启动以农村改厕为重点的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快速提升。
2014年10月17日,中国爱卫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召开的全国农村改厕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指出,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各地要充分认识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目标任务,统筹项目资源,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规划目标。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已经迈入旅游大国行列。在旅游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今天,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的主攻点是什么?我想,不妨推动一场厕所革命。
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不断提升旅游品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2015年7月16日,习总书记在吉林省延边州调研时,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他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场“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2016年11月19日,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在北京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全国已经完成新改建厕所39393座,其中新建27137座,改扩建12256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3年行动计划的69.1%。
2017年4月13日,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国家旅游局从即日起将组织力量,对各地厕所革命进展情况开展大规模明察暗访,重点督查各地厕所建设进度,特别是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截至10月底,全国共新改建旅游厕所6.8万座,超过目标任务的19.3%。
“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普遍欢迎。
2018年2月,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公布郑州市城市老旧片区建设提质工作方案。方案显示,河南郑州将实施“厕所革命”,按照4~7座/平方公里的标准,满足“沿主要街道服务半径不大于300米、一般道路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滨河公园服务半径不大于800米”的要求,加大公厕建设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
2019年1月9日,河南厕所革命取得不错成果。
“厕所革命”的意义
“厕所革命”的意义不是为盲目追求公厕建筑与设施的豪华,而是在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公共卫生间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即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内外美观化、功能多样化、管理秩序化、清洁卫生标准化。从本质而言则是彻底改变过去的旧观念,将“厕所革命”作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统一的重大举措。厕所革命的重点在于,随着现代化都市的发展,尽力转换公卫规划、投资、设计、建设、管理、经营、保洁等一系列运作机制,并尽快推动公厕改造的全面实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改造任务,在整体上接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水平。
"厕所革命"有三大需要。
"厕所革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厕所革命",是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美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想想,一个大坝子鲜花盛开,可厕所却臭气熏天,这样的环境,谁还会来第二次?如果"随处大小便",生态又怎能"文明"?
"厕所革命",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人们要过上好日子,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从何而来?那就是要减少污染源,减少疾病的传播途径。"厕所革命",刚好能承载这样的重任。
"厕所革命",也是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需要。从古至今,厕所问题,都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党执政,从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做起,解决群众最大的最急迫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造福人民,取信于民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豫清协厕革会参加圆方集团党建活动
下一篇:卫生间需要“深度清洁”